简阳人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8|回复: 3

简阳余门拳闻名四海的独特拳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 12: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余门拳:
  历史悠久,特点鲜明
  有一种起源于四川简阳而闻名四海的独特拳种,名叫余门拳。
  相传,余门拳是由东汉华佗创造的“五禽戏”演变而来,据简阳余氏家谱记载,余门拳创立于宋代,世袭相传。清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余氏先祖自大浦县清溪村迁徙于四川简阳县石桥镇后,余氏宗祖世代习武,祖上常与释、道及各流派宗师名家切磋、交流,逐渐融汇,糅合成兼有南北两派风格的独特拳种。
  余门拳属僧岳门,也称余门南拳、余家拳,按地域归在峨嵋派,融入了佛门禅功,考究人体生理穴位,余门拳动作突出攻防技法,以攻为主,具有手法多变、短手寸进、借力打力的鲜明特点,徒手套路分为五官拳、霸王拳、洪拳、七星拳、攀花拳、拐子拳等,此外还有凤尾单刀、滴拳抢、寒士剑、流水棍、叉板凳等器械套路。
  民国时期
  余氏父子名扬巴蜀
  使余门拳名扬天下的,是民国时期的余发斋、余鼎山父子。
  余发斋(1854-1946),名光禄,外号“余三教士”,余门拳第14代传人,简阳石盘镇人。1916年,余发斋力克当时的武林高手白方、王建等,在四川武术擂台赛夺冠。1918年,四川督军熊克武的贴身保镖李国超在成都青羊摆擂,石盘镇上绅士及好友都鼓励余发斋父子去成都参赛,希望能够以此扬名。结果,年逾花甲的余发斋上阵巧胜了李国超,余门拳由此一举扬名蜀中。
  1926年前后,余发斋长子余鼎山被军阀刘湘聘任为二十一军军部国术教官,并在重庆山河坝摆擂,先后在“怡圆”、“裕民社”任首席擂主。1930年,余鼎山参加重庆市“武壮士考试大会”,名列武士第一名,而被评为武士的15人中有12人都是余家弟子。
  父子俩从此名声大振,受聘于重庆“扬武国技社”和“重庆国术馆”。其间,投师拜门者络绎不绝,门下弟子遍及重庆、内江、自贡、涪陵、万县、达县等地。
  宝贵拳谱
  余氏后人至今珍藏
  今年56岁的余治斌家住简阳市贾家镇,2003年从单位下岗后,靠偶尔在建筑工地做泥水工、瓦工维持生计。
  当记者第一次见到余治斌时,我们很难相信眼前这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甚至有些潦倒的男子就是余门拳的第17代传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余治斌把记者带到家里,从抽屉最里层拿出几本泛黄的书,均为毛笔书写。一本是余氏家谱,记载着清初至今简阳余氏的繁衍历史,记者很快在其中找到了余发斋、余鼎山父子的名字。另外两本则有些特别,封面上赫然写着“余家祖传”, 翻开书来,一本写满了中药名称和疗伤药方,一本则是用图画方式表现两人对打的武术招式,其中还有少量文字介绍,像极了武侠剧中经常出现的武功秘籍。余治斌掷地有声地告诉记者,这就是余门拳拳谱。
  据余治斌介绍,余门拳有着跟传说中其他武术门派类似的传承规则——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但由于自己小时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深得族人喜爱,便破了这个规矩,从小师从自己的大伯余少华学习余门拳。而余少华,就是余鼎山的侄子。
  1964年,作为余门拳第16代传人,余少华受聘于成都体育学院传授余家拳术。期间,他曾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表演奖。1986年,余少华携侄子余治斌赴成都参加四川省民间武术拯救挖掘工作,分别获得挖掘整理奖和贡献奖。1994年,余少华的名字被列入中国武术名人辞典,余门拳也被载入《四川武术大全》。
  习练余门拳
  艰辛无比
  余治斌说,习练余门拳最重要的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因为其中艰辛非常人所能承受。自己从10岁学习余门拳开始,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晨必在日出之前练习余门拳基本功和攻防套路,“30岁之前,每天都要早起练功,后来上班了,没师傅监督,渐渐就懒了。”
  练功的过程也非常辛苦。余治斌告诉记者,余门拳讲究“身法、步法、手法、眼法”四大@,最基本的身法他就练了两三年,蹲马步经常蹲到腿脚发麻,失去知觉,连续几天上厕所都蹲不下去,“师傅要求的严,动作做得不到位,挨打挨罚也是常有的事。”
  习练余门拳规矩颇多,其中一个余治斌至今也没弄明白原因。那就是在练习余门拳期间,必须在晚上睡觉前排尽体内大小便,而起床后直至早上练功结束,无论多胀都不能上厕所,很多余家弟子,都是因为受不了这个规矩,而中途放弃学习。但是余治斌说,从小到大自己没患过消化系统疾病,应该与此习惯有关。
  重视修为
  余门弟子崇尚武德
  余门拳是一门崇尚“攻”的武术,一出手往往都带杀招。但余氏先辈深知练武之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所以自余门拳开始创立,就极为注重练习者“武德”、“仁术”、“养气”的修炼,历来要求余门弟子韬光养晦,绝不允许在外恃强凌弱,争勇斗狠。
  余治斌告诉记者,虽然习武多年,但从没有真正和别人打过架。年轻时,一朋友与人发生争执,多次找到余治斌要求帮忙,余治斌却一口回绝。怕朋友不悦,余治斌问明缘由,得知朋友是受人欺辱之后,便现场掰开架势,教了朋友几招余门拳克敌制胜的招式,朋友回去果然大胜对手。余治斌说,虽然那人已近花甲,但在和人聊天时还经常提起此事,赞叹余门拳术的精妙与高深。
  寻根访祖
  外地余门弟子祭奠宗师
  龙泉山脚下的石盘镇,与余门拳有着不解之缘。几十年来,老石盘人在茶余饭后,都还会津津乐道被石盘人引以为豪的余祖师的故事。余发斋父子成名后,赴重庆发展,在川南一代教授出大批余门弟子。去世后,父子俩都落叶归根,葬回石盘。
  昔日的“重庆国术馆”和“扬武国术社”早已成为历史,但重庆的余门弟子并未停止过余门拳的切磋和传授,他们于1993到简阳石盘镇寻祖,修缮了余发斋和余鼎山的墓,并在墓碑上刻下了“巴蜀武林魁手,余拳一代宗师”的字样,无声地表达着对祖师的敬仰。据石盘镇居民介绍,后来每年春节和清明期间,都有许多外地人悄然来到简阳石盘镇,祭奠余氏父子。
  余治斌也曾与重庆、达州等地前来祭奠先人的外姓余家弟子有过交流和切磋。但在余治斌看来,他们的余门拳,60%的招式已经走样,至于余门拳对穴位的考究以及独特的疗伤法,更是无人知晓。
  达州申报“非遗”
  简阳面临失传
  2007年7月,达州宣汉县余门拳手丁耀廷代表四川队在澳门举行的第二届“文武中国·国际武术精英赛”上,取得大刀组金牌和其它拳银牌的不菲成绩。宣汉县由此在2008年初提出要打造武术名片,让宣汉成为真正的“全国武术之乡”;8月,达州以余门拳在川东北广为流传为由,作为民间艺术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余门拳在川东和重庆一带倍受推崇,然而,作为发源地,余门拳在简阳却鲜为人知,虽然简阳城区也有不少武术馆,但没有一家教过余门拳。
  据余治斌介绍,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健在的余门拳嫡系传人,仅有自己和两个堂哥,均系余发斋的玄孙。
  余治斌在家中排行老大,也是兄妹七个中唯一学过余门拳的,但他说,自己的功夫也就学了大伯的六七成。为了能将祖祖辈辈传承的余门拳继续发扬广大,他曾在后辈中寻找传人,但唯一的女儿从小身体多病,侄儿侄女们也吃不下这份苦。为了让余门拳不至于失传,他也试图在外寻找到一位能够学有成就的弟子,但所教弟子数百人,无一人学成,多数的学艺者,都半途而废。东奔西走中,时间一年年过去了,他的这一愿望,至今未见实现的端倪。
  2003年下岗后,余治斌也想过当时他最大的愿望能在一个武馆里任教,靠教授余门拳为生,但是,市区和乡镇上普遍经营惨淡的武馆没有一家愿意出资聘请。
  曾经享誉巴蜀的一代武学,不仅面临着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地,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可能。
  后记
  日前,记者接到余治斌的电话,他高兴地告诉我们两件喜事:一是从今年开始,他已经可以领到每月1000元的养老金,生活不会再捉襟见肘;另一件是当地电视台邀请他做了一期关于余门拳的访谈节目之后,现在,来找他切磋武艺、教授拳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余门拳作为峨嵋派武功的重要分支,在发源地简阳却鲜为人知;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外地人悄然来到简阳市石盘镇,祭奠余门拳一代宗师;而下岗待业多年的余门拳第17代传人余治斌最大的心愿是开一间武馆,以延续余门拳曾经有过的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09-5-3 1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温州
不暗哦,简阳的文化底蕴深哦
发表于 2009-5-3 13: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甩起就是一坨子
发表于 2009-5-3 13: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顶起.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简阳人论坛 ( 蜀ICP备07502275号-3 )

川公网安备 51200002000214号

GMT+8, 2024-11-24 06:29 , Processed in 0.07213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