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人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5|回复: 4

158公里渠道穿山越河灌溉川中老旱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20 09: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已报国家发改委等待审批,一旦建成,将为成都、资阳、遂宁等丘陵区226万人送去灌溉之水

  这两天,春日的阳光热烈地炙烤着大地,虽然前几天下过一场雨,但历来与干旱为伴的川中丘陵区的人们却在担心,十年九旱的当地,今年的生计是否会受到影响。

  成都市金堂县、资阳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遂宁市安居区等7个县(市、区),西边是沱江,东边是涪江,左右临江的这片地区却是出了名的川中老旱区。记者昨日从省水利厅获悉,旨在解决这一区域缺水的《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已报国家发改委等待审批,有望于今年开工建设,一旦付诸实施,将为川中丘陵区226万人送去灌溉之水。

  55年干旱43年 川中老旱区确实很渴

  资阳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成都市金堂县、遂宁市安居区等7个县(市、区)就位于沱江、涪江之间,为何还会缺水呢?“这地方守着两条江,但由于河床下切深,河水流量除汛期外本身就很少;加上地势较高,往往一下雨,地下水都往两边河里流了,自己能蓄的很少。”四川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工程筹建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毗河办”)顾问,64岁的闻学邮告诉记者。

  毗河办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区域经常发生冬干春旱,夏季又出现连晴高温或连续暴雨,加之地处川东伏旱与川西春夏旱交错地带,近55年境内全面干旱就有43年。当地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十年一大旱,三年两头旱,冬干春旱连夏旱年年见”。闻学邮仍记得1969年大学毕业等待分配的他回到安岳,已是秋收季节,田里却只有干枯的禾苗。人们为了吃水,用绳子把人吊到10米深的采石井中用瓢一瓢一瓢地舀水。

  穿隧洞架渡槽 158公里“天河”送水来

  毗河供水工程是“再造一个都江堰”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毗河办工程师张中笑告诉记者,工程取水点位于毗河中游成都市新都区苟家滩,总干渠穿龙泉山、跨沱江,沿沱江、涪江分水岭至安岳县朝阳水库,全长158公里,供水区涉及成都市金堂县、资阳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遂宁市安居区等7个县(市、区)。工程分两期实施,设计供水总人口448万人,灌溉面积333万亩,其中一期工程包括取水枢纽、总干渠及其他配套工程,设计供水总人口226万人,灌溉面积125万亩,骨干工程估算总投资为44.8亿元,将争取中央、省级投资,剩余的投资由受益区域筹集。

  用“穿山越河”来形容该供水工程应该最为贴切。工程的重要建筑包括龙泉山隧洞和跨越沱江的付家坝渡槽。龙泉山隧洞洞身长10.3公里,干渠穿过龙泉山脉后,在金堂白果场下游付家坝将修建渡槽横跨沱江。据统计,仅一期工程就将修建隧洞29座,总长26.15公里,修建渡槽47座,总长31.16公里。“灌区很多老百姓不知道毗河供水工程,但他们知道,要修一条‘天河’从外面引水来。”毗河办一负责人称,整个工期预计为6年。

  对岷江上游水资源配置 不会形成质变影响

  毗河引水工程的可选水源有三个,岷江、涪江和沱江上游,最为可行的即为岷江。但是,岷江水源作为都江堰灌区成都平原灌溉区和盆地丘陵区域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新增的引水量是否会加重岷江水资源的承载强度?

  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中记者看到,都江堰多年平均向沱江(毗河下游)排水26亿立方米,加上紫坪铺水库建成,可为毗河供水区提供2亿立方米的调节水,而毗河一期工程仅需毗河补水4亿多立方米。因此,毗河供水工程不会对岷江上游水资源配置形成质变影响。
发表于 2010-3-20 10: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哈哈  沙发
终于抢到一个
发表于 2010-3-20 1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不错,再不送水农民都种不出庄稼来了···
发表于 2010-3-20 10: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哈哈  沙发
终于抢到一个
伤痕 发表于 2010-3-20 10:01


哈哈,我都抢了了N个沙发了
发表于 2010-3-20 1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地球怎么了。不是雪灾,就是旱灾。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简阳人论坛 ( 蜀ICP备07502275号-3 )

川公网安备 51200002000214号

GMT+8, 2024-11-18 13:34 , Processed in 0.06116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