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锅 发表于 2009-9-15 14:13:00

现代农业全面提质扩面增效

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简阳市做出了积极探索。
  如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简阳市取得了丰富经验。
  如何提质扩面增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阳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近年来,简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农业建基地、农村建新村”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产业经营、机制创新、项目整合”,以“成片发展、整体推进、综合示范”为要求,以龙头企业建基地和专合社规范运行为载体, 以种养互动循环发展和现代农业与新农村、新农村与旅游观光互动发展为基本模式,以整合项目为手段,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狠抓规模
  对接市场做大特优产业
  简阳市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按照特色化定向、规模化扩量、标准化提质、园区式生产定位,突出生猪“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内循环、零排放”种养产业互动发展,奋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现代特色种植业配送基地建设。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合理布局,推进农业特色园区建设,全市实现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突出抓好简(阳)三(岔)路冬草莓标准化观光示范园、石盘镇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龙泉山阳面简阳晚白桃标准化示范园、山羊产业科技示范园、大地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等园区建设。通过生物技术、沼液净化、管网配套,推广“畜—沼—菜”、“猪—沼—莓”、“ 猪—沼—果”、“畜—沼—鱼”、“羊—沼—菌”、“猪—鱼—药”等循环经济模式,努力构建覆盖全市、适合丘区特点的种养循环经济园区。重点抓好以东溪镇万古村为重点的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园、以“两湖路”沿线为重点的生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园和五友牧业、西南牧业、平泉镇杨家寺及东湖园区、太平桥镇龙家坝、五星乡团和村、施家镇信义村、云龙镇千佛村等循环园区建设。依托“两湖一山”精品旅游区开发和城郊休闲观光游需求,大力发展集农业观光、绿色消费、生态游乐于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园区。重点抓好老君井乡樱桃旅游区、贾家镇大山村桃花旅游区和简城镇高屋村“荷塘月色”、葫芦坝及草池镇永逸村、石板凳镇莲花村等观光休闲园区建设。
  目前,全市已建成纯种猪场6个、二级扩繁猪场377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1009个、标准化育肥场910个、标准化圈舍33.2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全市可出栏生猪190万头、山羊130万只、小家禽畜1750万只,初步形成了“生猪为重点、山羊为特色、小家禽畜为补充”的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简阳大耳羊和简阳晚白桃被省命名为地方优良品种。
  突出主体
  着眼经营强化利益联结
  简阳市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抓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群众建设主体作用,努力夯实龙头带动作用,狠抓产业组织联动发展,强化产业利益链接,建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运行体系。
  为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实现经营成本最低化、经营利润最大化,简阳市支持龙头企业、各类农业专合组织以合同、合资、战略联盟等方式强强联合,允许企业、业主、中介组织以租赁、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利益联结。
   推广“公司+专合组织(中介组织、大户)+农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专合组织+公司+农户”等利益链接模式,强化“小农户”与“大市场”联接。积极探索、创新产权联结机制,鼓励农户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营销环节,以资金及土地、圈舍、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与企业、业主共同投入、按股分红,使农民在参与产业化的过程中分享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增值收益。相关市级部门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链接环节的指导,编制统一合同文本,保护农户切身利益。
  通过广借外力抓招商、突出重点强扶持,培育了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8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2户、居全省县(市、区)第一;注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强化领导推动、加大支持扶动、创新模式带动、优化服务促动,全市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44个,并发展了一批跨乡跨县的专业合作社及猪业联合社。目前,全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达30万户,预计今年产业化经营可助农人均增收200元。
  突破重点
  立足示范连片互动发展
  简阳市以“成片发展、整体推进、综合示范”为要求,以种养互动循环发展和现代农业与新农村、新农村与旅游观光互动发展为基本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及新农村示范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整体发展。
  为立足示范连片互动发展,简阳市先后实施了“两湖路”新农村(丘区循环经济)示范带、龙泉山阳面优质水果示范带、国道318绿色经济走廊、成渝高速公路新村示范线、“国家农业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项目、“简三路”生态观光农业新村示范带等建设,加快启动了省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国道321(石桥—贾家段)现代农业新村示范片建设,初步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建设发展格局。
  在区域上,以龙泉山阳面水果产业带、两湖路丘区循环经济示范带和国道318、321沿线及东(溪)三(星)路粮油果蔬产业示范线(简称“两带三线”)为重点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在品种上,以“两椒一桃一菌一草莓”(青花椒、辣椒、简阳晚白桃、食用菌、冬草莓)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品牌上,永康京露等10个产品获绿色产品称号,“金果王牌”晚白桃和红提葡萄获“绿色食品A级产品”称号;在农户参与上,目前参与“两椒一桃一菌一草莓”生产的农户达162000户,达到了全市总户数的42.6%。
  目前,简阳市已发展“两椒一桃一菌一草莓”特色产业27万亩,其中辣椒14万亩、青花椒5万亩、水蜜桃7万亩、冬草莓1万余亩、食用菌1.5亿袋(平方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优化投入
  注重整合建强项目支撑
  投入是产出的必要条件。简阳市通过创新投入机制,对投入项目进行整合,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今年1—6月,全市共争取项目资金2.9亿元、同比增长35.2%,市本级财政投入支农资金5000万元、同比增长19%;通过担保公司等途径,金融部门为“六方合作”、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增授信贷款18000余万元;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支农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投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资金达72000万余元。
  通过构建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大幅度增长。保障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产粮大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增量部分全部用于农业发展,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增长机制,采取财政滚动投入、个人和企业投资参股、被担保企业按比例入股等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扩大金融支农投入。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四荒地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开展“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财政支农模式,加强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监管和评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创新涉农项目投放机制,通过建立市农业项目和资金例会制度,建立补助资金项目数据库,进一步强化了对涉农资金、项目的统筹力度,推动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向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集中投放。探索建立银(行)企(业)、银(行)(合作)社对接联系制度,搭建银行、信用联社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沟通桥梁,进一步提高金融支农效益。在巩固生猪“六方合作+保险”机制、推进生猪一体化经营基础上,由市财政整合打捆各类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收益,组建市属国有政策性投资公司——简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引导社会和金融资金向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集聚,搭建农业发展投融资平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创新机制
  着力驱动增添发展活力
  简阳市引导农户围绕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合作社经营机制和模式,对接大中型超市等高端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提高现代农业组织化、市场化、商品化程度。
  为进一步创新 “三农”发展理念和模式,拓展其发展途径和方法,推动近三年和未来十年农业农村快速发展,简阳市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先行,起草、编制了《中共简阳市委 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简阳市现代农业暨新农村综合示范片建设规划》,用以指导近期农业农村发展;组建四个课题组、邀请省、资阳市专家参与,编制了《简阳市农村富民增收全面小康建设十年规划》(总规划)和《简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十年规划》、《简阳市现代种植业发展十年规划》、《简阳市现代林业发展十年规划》、《简阳市劳务产业发展十年规划》等四个子课题规划,并编制了《简阳市2009—2011年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通过实施这些规划,确保农业农村工作高起点、有序推进。
  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模式,努力形成“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现代种植业模式、“二级扩繁+养殖小区+六方合作”的现代畜牧业模式、“园区观光+劳务体验+新型民居休闲”的乡村旅游模式、“土地整理+水利项目+道路建设+农业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区建设模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现代农业全面提质扩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