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人论坛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47|回复: 0

简阳老兵小蛮子队长与南充连长眼中的抗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 10: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四川资阳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进攻中国。无数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来自四川安岳17岁的文守正连同两位同窗好友徐梁、卢定义,相约一起准备前往延安,想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生。
    老兵不死

    这里,我们将为您讲述两个川军小兵的故事。

    他们今年都已经96岁了,抗战爆发,他们都还只是十几岁的少年,但是他们拿起武器,走出家乡。

    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满18岁不准当兵,法律也禁止企业招用童工,我们一直都懂得热爱孩子。但是当年,无数像他们一样的兵娃娃被迫走上战场,这个国家又是何其心疼。

    小兵老去,但老兵永远不死,这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

    “小蛮子队长”李圣言 96岁 简阳人

    血战台儿庄后苏北打游击击毙11名日骑兵

     李圣言队,组织起了敢死队,在所在部晚上日军停止轰炸和打炮后,带着一米多长的大刀和手榴弹,冲向敌方阵地,“对日本人消耗很大,他们也死伤不少,穿着草鞋的川军打出了威风,都很凶。”李圣言说,不过他身体单薄,也没有武艺,未被选拔进敢死队。

    1932年8月,天气还热得让人难受,14岁的李圣言每天跟师父学做毛笔,汗流浃背,一个不小心还要被师父骂,而这些仅仅是为了学一门能吃饭的手艺。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圣言见到了姑妈家的表兄,他正准备去找表叔江季明,去那里当兵,不用当学徒受苦了。李圣言顺利加入了24军当预备兵,最后在简阳羊马河成为一名军人。

    雅安、南充、巴中再到贵州,李圣言一直随军辗转。1935年,日寇铁蹄从东北延伸到了华北,战争一触即发。李圣言所在的部队被正式整编为国民革命军25军140师,被调往陕西宝鸡进行改编,更换较新式的武器装备,那一年李圣言17岁,被师部选送到宝鸡的三年制军士学校学习。等待李圣言的是终生难忘的战争,他也成为前往前线抗战的军人之一。

    驰援台儿庄

    三年转眼即逝,战火蔓延,一步一步接近李圣言所在的部队,结业之后,李圣言被任命为上士班长。

    1937年12月13日和27日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日军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台儿庄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保卫徐州,1938年初,李圣言随众多部队一起,集结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很多四川籍士兵第一次真正跨过秦岭,来到北方,3月还春寒料峭,北方的风让穿着薄棉衣的李圣言不禁打抖,脚下的草鞋更是抵不住3月的春寒。

    从陕西宝鸡先到河南灵宝,再乘火车抵达徐州,后步行至台儿庄,一路上饿殍满地,逃荒的老百姓让李圣言黯然心伤,“死牛烂马,死人的尸体,来不及收拾,也没有人收拾,就那么躺在路边上。一路都是恶臭,怎么捂嘴都挡不住。”李圣言说。

    驻守禹王山

    走进徐州城,李圣言看到城墙上一个又一个洞,满目残垣。随后几天,熟悉地形,了解战事,3月6日进驻了台儿庄附近的禹王山地区,“是一个丘陵,里面已经修筑好工事战壕了,以后差不多一个多月,我就在这个工事里面度过的。”李圣言回忆说。

    战争打响后,李圣言白天只能窝在战壕里,日本人的飞机每天从上午11点就开始狂轰滥炸,一直轰炸到下午4点钟才结束。傍晚6点钟又开始不断地打炮、机枪扫射,炮弹、子弹如同暴雨一样扫向李圣言的阵地,他们能做的就是在间隙不断加强工事。“我们的装备不行,都用的是汉阳造步枪,打了一二十发子弹就会卡壳。”李圣言说。

    战斗惨烈,每天都有人会在轰炸中牺牲。李圣言所在地周围三十多公里范围内,水都被污染了,部队的伙食饮水,只能做好了再运进来,白天炸弹满天飞,无法进入,只能等晚上,士兵吃的饭菜往往已经凉了。“饮水和吃饭的问题,导致每个180多人的连队,将近30人都会生病。”李圣言说,更多的人在不断死去。

    在这样的条件下,李圣言所在部队,组织起了敢死队,在晚上日军停止轰炸和打炮后,带着一米多长的大刀和手榴弹,冲向敌方阵地,“对日本人消耗很大,他们也死伤不少,穿着草鞋的川军打出了威风,都很凶。”李圣言说,不过他身体单薄,也没有武艺,未被选拔进敢死队。

    当年4月,通过4天激战,中国军队重创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其余日军残部于4月7日向峄城、枣庄撤退。台儿庄战役胜利,击溃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气焰。

    转战苏北游击

    4月中旬,李圣言所在部队主力全部转移,他在战事中间阶段被晋升为准尉司务长,保障后勤供应,在部队转移过程中,他负责后勤人员,伤病员、医疗护理人员共计80多人。但在转移过程中,因为日军骚扰,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他选择丢掉辎重,就近前往了苏北地区,在沦陷区坚持了长达7年的游击战。

    在这7年里,李圣言重伤三次,轻伤三次,一次被炮弹弹片击中手背,一次被子弹打穿右腿,还有一次被击中左胸,死里逃生。足迹遍及10多个县,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和日本人展开周旋,日本人每年两次下乡抢粮,一次是粮食成熟,一次是收割,李圣言与老百姓一起,采用传音话筒,用一根线牵起两个话筒,发现日本人就马上告知。李圣言三次伏击战,击毙了日本骑兵11名。“因为装备太差太少,只能打完一枪就跑。”李圣言说。

    在游击战中,李圣言的队伍在不断壮大,逐渐聚拢起当时失散的伤病员等,达到200多人,最终被鲁、苏、皖游击总指挥部吸收,被任命为第二纵队二支队十二中队上尉中队长,炮兵中队长,还配发了多门迫击炮,被称为小蛮子队长。

    在苏北地区,李圣言收获了爱情,认识了爱国知识女青年王玉莲,结为夫妻,相伴到老。

    接收台州机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李圣言随着部队进城接手台州,还接收了台州机场。城里面一片欢声笑语,家家张灯结彩,老百姓都焚香点蜡,烧黄纸,拜菩萨,感谢老天。

    当年的小蛮子队长李圣言,今年已经96岁了。

    李圣言现在最喜欢穿着带有抗战老兵标记的服装,在家中也会佩戴起勋章。他说这些年很高兴,有更多的人听他讲抗战故事,算是对逝去老战友的慰藉。

    每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李圣言总会到人民公园去悼念。9月1日是他农历八月初八的生日,家人为他庆祝。但他仍然忘不了当年一起抗战的兄弟,也忘不了抗战胜利那个场景。

战场上擢升连长的张文治 96岁 南充人

    亲历淞沪会战毕生骄傲“阵地没丢”

    “日军24小时不停地狂轰滥炸,我们从天亮打到天黑,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没工事的时候,只好拿战友的身体当掩体,继续打仗。”张文治说,“我们的枪炮打不进坦克,也没有飞机,只能十个八个手榴弹捆成一堆,让人爬上坦克,拉开盖子塞进,人和坦克同归于尽。”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在96岁的抗战老兵张文治家里,挂着一幅岳飞的《满江红》,旁边还有一面红色的锦旗,上面写着“抗日老兵 民族脊梁”。双目失明的张文治基本上每天都坐在床前的椅子上。据张文治儿子介绍,老人这些天一直感冒,上个星期站都站不起来,夜里还说胡话。但当说起当年抗战的往事,老人精神抖擞,滔滔不绝,大约七十年前的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1919年,农历六月十六日,张文治生于四川南充,小时候在私塾读过书。上高中时,由于学校爱国主义思想浓厚,受其影响,当时只有16岁的张文治毅然决定参军报国,加入了由杨森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集团军,从此开始了浴血奋战勇猛抗敌的日子……

       “人死了,阵地不能丢!”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打响。9月1日,由杨森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集团军主动请战。张文治跟着部队,从贵阳出发,沿湘黔公路徒步行至湖南辰溪,“一天走五十多里,一万多人,大部队走起来很困难。”到达辰溪后,湖南方面派船将部队送到长沙,又坐火车经武汉到南京。20军接到指示,由于前方战事紧张,马上就要开战,不能休息要继续前进。于是20军在苏州设立“留守处”,留下家属和伤员,参加战斗的人轻装出发,“当时我们的装备很落后,只带了一床单子、一双草鞋和斗笠。”张文治回忆到。

    10月13日,20军负责防守桥亭宅、顿悟寺、蕰藻浜、陈家行一线阵地,迎战日寇第3师团、第9师团等。

    张文治清楚地记得,上前线前,上级命令下得坚决、简单:“不惜一切代价保持战地不失!轻伤不下火线。谁不守纪律,就要军法处置谁。”说到“代价”,老人情绪很激动,“代价,是什么代价?就是生命的代价!就算人死了,阵地都不能丢!”

     三进三出激战陈家行

    为了守住阵地,由向文彬带领的134师402旅804团在顿悟寺-陈家行进行布防。据张文治回忆,“有一段时间敌人攻进了陈家行,向文彬团长马上带领全部士兵冲锋陷阵将敌人打出去,收复了陈家行。”就这样,敌人攻了三次,向文彬把敌人打出去三次,就有了“三进三出”。

    短短3天,向文彬的部队虽然奋力守住了阵地,但敌人飞机大炮没日没夜的轰炸使得部队伤亡惨重,“后来134师打得更惨,守了两天,只剩下了3个排长,二十几个兵……”说到这里,张文治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日军24小时不停地狂轰滥炸,我们从天亮打到天黑,到处都是战友的尸体。没工事的时候,只好拿战友的身体当掩体,继续打仗。”张文治说,“我们的枪炮打不进坦克,也没有飞机,只能十个八个手榴弹捆成一堆,让人爬上坦克,拉开盖子塞进去,人和坦克同归于尽。”

    “但是,就算这样,我们的阵地也没失!”在那个时候,这些冲在一线的士兵们只有一个信念:保住阵地。

       带军杀敌500人

    当时张文治所在的连是20军的卫队,共两百人,战斗力很强,“个个都会武术”,还配有两个教官和刀马队五十多人。由于连长生病留在苏州,杨森下令将张文治升为连长,继续战斗。“我这个连的作战能力比一个营的作战能力还强。”说到这里,张文治显得很自豪,他吸取了前两次战斗的经验,选择防守战斗前沿,将24挺轻机枪枪分为三组,每组再配一挺重机枪,“一发现敌人我就猛打,他退我就拿着机枪追起射击。”

    为了一举歼灭敌人,张文治采取了新的战术———将敌人引进来,“像把敌人装在口袋里一样打”,当发现敌人已入“虎口”施展不开时,张文治又下令让早已埋伏好的士兵投掷手榴弹。“手榴弹像麻雀一样在天上飞。”张文治说,几分钟内,就消灭了敌人200多个。

    随后,张文治又率领刀马队上前厮杀。“五百多个鬼子一个都不剩!”说起当年自己带军杀敌,张文治情绪很激动,手上不时还比划着。这一战,他不仅守住了阵地,杀光了敌人,还缴获了敌军大量武器。

       一个军只剩两个团

    在上海参战的七天八夜中,川军20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总计伤亡团长、营长20多人,连长、排长200多人,士兵7000余人。由于伤亡太大,10月19日,20军接令,撤到后方补充训练,交由广西的部队接防。满员的一个军,从战场上撤下来后,只剩一两千人,勉强编为两个团。

    结束了淞沪会战后,张文治跟随部队到了安徽安庆,相继参加淮南战役、安庆保卫战、武汉外围战、江西武修战役等战斗。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参加过淞沪会战的老兵在大陆只剩下二十多个,平均年龄都在90岁左右。

    相关阅读>>>

     “四川讲师”文守正 为前线输送1800多名士官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进攻中国。无数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奔赴延安,来自四川安岳17岁的文守正连同两位同窗好友徐梁、卢定义,相约一起准备前往延安,想成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生。

    但当时国民党政府阻止了他的计划,在西安至延安的途中设置了九处关卡,最终未能成行。1937年8月,日军进犯南京,黄埔军校撤离南京,经九江、武汉、四川、铜梁,至1938年11月到成都,沿途在各地招收十四、十五两期学生。1938年初,文守正成为黄埔军校14期学员。因为抗战非常时期,文守正只读了一年半便毕业,1939年分配到陕南学兵大队,为抗战培训士官,文守正负责学员的管理,前后从四川乃至全国各地,向前线输送了1800多名士官。

    据文守正回忆,当时会教学员们简单的日语,比如逼迫日本人投降,说“不会杀日本人”等。还有涉及军事的战略、战术,射击等。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实习生 张雅文

    原标题:血战台儿庄后苏北打游击击毙11名日骑兵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简阳人论坛 ( 蜀ICP备07502275号-3 )

川公网安备 51200002000214号

GMT+8, 2024-12-22 20:09 , Processed in 0.12828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