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简阳宁做鸡头还是做凤尾?
说句实话,在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名义上简阳是省辖市,由资阳市代管,但资阳对简阳的管理还是实实在在的,几乎完全行使了省上赋予的管辖权——当然,扩权强县后,财政权回归省里了。在资阳四地中,简阳绝对称得上是鸡头(当然这样说是预设了资阳是鸡,成都是凤凰,相信这样作比大家也是赞同的)。简阳与成都龙泉和双流接壤,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作为资阳对接成都“桥头堡”的地位也是得到资阳政府层面确认了的。事实也证明,资阳市委市政府对简阳的发展也格外重视,尤其是在与成都市方面进行的跨区域合作中,无论是“两湖一山”旅游项目,“成资工业集中发展区”等产业项目,还是成简快速通道等交通项目上,简阳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可以说没有简阳,就没有成都与资阳的跨区域合作大手笔的成功实践。
但是,简阳尤其是简阳人还是不会买账,确切点说,就是不会买资阳的账。因为在简阳人看来,上面那一切发展项目和机遇都是简阳应得的,而不是资阳方面赐予的。
这样的认知是有历史渊源的。在1998年四川省行政区划调整中,资阳市由一个县级市一跃而升格为地级行政区的行署所在地,而实力更强大的简阳没有捞到一点好处,被迫划入资阳地区的势力范围,从此资简两地结下梁子。
简阳一直渴望在行政区划上回归成都,这几乎成为一股强大的民意,众所周知。因此,一代一代的简阳人都明白,也很敏感于自己的身份困扰。没有一个简阳人出门在外愿意在自己的籍贯前面附加一个前缀“资阳”,而更多的简阳人则愿意这样介绍自己,“我是四川简阳人,就在成都边上”。
这十分有趣。自上而下的行政辖制仍然无法左右自下而上的民意诉求,因此,简阳人说话才带着一股浓厚的成都味,甚至是比成都话更成都化——这是不少成都人听了简阳人说话之后的强烈印象。简阳人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语言的纽带固执而又顽强地维系着与成都的地缘亲情,梳理着自己的文化属性,当然从中也可以看出简阳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性焦虑——这是与生俱来,并将延续下去的。历史上的简州一直就是成都府的辖区——在绵长的历史面前,现实总是显得有些苍白——这很吊诡。
回到成都,对简阳就一定好?在这个问题面前,你问任何一个简阳人几乎都能得到较为一致的回答,“总比留在资阳好!”在回归成都上,简阳人几乎是不假思索,不计后果的,毕竟依附一个强大的领主总比跟着一个积弱的地主要强无数倍——更何况还有强大的历史和地缘文化的根系基础?
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简阳人始终相信,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发展壮大、迅速崛起,所以哪怕是回归成都后,暂时性地落后于其他区县,但是还不至于气馁、不会沮丧,而且简阳人也自始至终坚信,跟着资阳像是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从媳妇熬成婆,永远只能“受气”。
所以,回归还是继续留下,对于简阳来说都不是问题,因为简阳人内心的答案很明确;是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对于简阳人来说也不是问题,因为只要解决了身份认同上的焦虑症,简阳才会真正的“阳”光起来,才会舒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