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把“民生工程”建在心坎上
近年,简阳市秉承“加快发展为民生,改善民生促发展”理念,连年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解决了大批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从几组简单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该市民生工作的力度:
2010年,实现城乡医疗救助38696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1279.87万元;
累计保障低保80.38万人次,发放低保总金额6000余万元;
累计保障农村五保户12.28万人次,发放供养金1841.55万元……
一笔笔“真金白银”让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获益,一张张笑脸代替往日的愁容,洋溢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笔救助金
一个宝贵的小生命
“你们又来了,真是太感谢了!”2010年12月5日,家住简阳市简城镇新民街的付世英大姐揉着发红的眼睛,对社区工作人员说道。
从2008年开始,付大姐每年都能领到一笔数千元的医疗救助金。钱虽不多,但在她眼里无异于是小女儿的“救命钱”。
付大姐家里四口人,自己没有工作,丈夫是临时工,大女儿在上高中,生活很拮据。三年前小女儿丹丹突然患上了白血病,这让全家人心急如焚。为了节约开支,原本该躺着输液的丹丹坚持坐在板凳上接受化疗。尽管卖掉了全家住的房子,面对高昂的医药费,仍是杯水车薪,丹丹随时可能中断治疗,眼看着女儿危在旦夕,全家人一筹莫展。
这时,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情况,立即上报民政部门,为付大姐家申请医疗救助金。短短两天时间,3800元的医疗救助金就到了付大姐手中,解了燃眉之急。同时,相关部门和社区动员大家伸出援手,为他们捐款捐物。从这以后,民政部门就定期看望帮助丹丹,让付大姐不再为药费发愁。
看着女儿的病情不断好转,付大姐的愁容终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向往和期待,她说:“丹丹身体再好点,就让她去读书,我也可以去打工挣钱,我们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300元低保金
供出名校大学生
“没有政府的帮助,我女儿哪能考上大学啊!”家住贾家镇城南社区的陈英由衷地感叹道。
陈英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恩爱,女儿陈小兰(化名)从小就聪明伶俐、成绩优异。自从丈夫染上的恶习后,一切都变了,丈夫输掉了家里的积蓄、卖掉了家里的房子,最后欠了一屁股债消失了。离异后的谭英整天愁眉紧锁,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想到女儿,一直咬牙挺着。懂事的女儿不忍心增加家里的负担,表示不读书了,要休学挣钱帮妈妈。
这时正值该市全面推行城乡低保工作。陈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交了申请,没想到很快就被受理了。当地政府还根据实际情况,和她女儿所在的学校协商,免除了部分学杂费。虽然每月只有三百元的低保金,却让陈英重新振作起来,同时稳定了女儿的情绪。
2010年小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陈英也终于放下心来。她说:“女儿是我最大的骄傲,低保金帮助我们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膝下无子
照样老来无忧
“现在我很满足,没有儿女生活也不用愁!”今年1月6日,笔者在清风乡谢塘村见到鄢傅见大爷时,他乐呵呵地应答。
鄢大爷是个有名的“钓鱼迷”,虽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但是说起钓鱼的事情就滔滔不绝起来。别看鄢大爷现在钓钓鱼散散步,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可以前的他,却并没有这么开心。
出生在解放前的鄢大爷从小就是个孤儿,不是在邻居家蹭口饭吃,就是自己出去乞讨过活,成年了也没有张罗婚事,所以就一个人过了60多年,成了孤寡老人。
农村有句俗话“养儿才能防老”,鄢大爷无儿无女的日子曾经过得很清苦。不过成了“五保户”就不一样了,不仅每月能领到钱,而且还经常有人来看望他。
最近,还有个让鄢大爷更加开心的事情,几位志愿者和他交上了“朋友”,常常来看望他,还和他聊钓鱼的事儿。“这些孩子不是儿女,但就像儿女一样亲。有了他们,我再也不会觉得孤单了,呵呵!”鄢大爷说着脸上就笑开了花。
常言说,“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难得”。简阳市把“民生工程”建在百姓心坎上,不仅让困难群众树立信心、走出困境,也让普通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