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恰似一杆秤
不知不觉中,夏天的韵味越来越足,端午节的身影也越来越清晰了。禁不住把端午节当作一杆秤,随手选取一些大大小小的事情,认真地加以称量。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常常是吃了这顿没那顿。只有过年过节,大人们才舍得拿出丰盛的饭菜,让我们饱饱口福。而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又比较特殊,它尚在春荒关内,饥饿的阴影依然浓重,所以操办起来格外艰难。
好在母亲有办法,她不知什么时候就把过年时腌制的腊肉、灌肠之类藏了些许,早早地备好了几道大菜。素菜好对付,母亲临时到菜园里采摘一些,到厨房里一收拾,几个香喷喷的菜盘子也就闪亮登场了。过端午自然少不了要吃粽子。母亲总是提前到附近竹园里拾取比较大的竹叶,洗净了,收好了,专门用以包粽子;她还会像变戏法一样从米缸里变出一小袋糯米,放到水盆里泡透,再拿出绣花功夫包成粽子,使之个个都是精美的工艺品。
由于母亲的巧手操劳,每逢端午节,我们总能够像饕餮一样肥吃海喝一顿,直把肚皮撑得溜溜圆。现在想起来确属不易。如果把那个年代的端午节比喻为一杆秤,称量出来的无疑是农家的贫穷。
1981年,14岁的我考取了霍邱师范。作别父母,远离家乡,浓浓的乡愁始终像石头一样压在我的心上。每逢佳节倍思亲,入校后第一个端午节那天,心情格外沉重。为了排遣抑郁,我和一位最要好的同学偷偷跑到校外的小饭馆,第一次领略了白酒的烈性。几杯老酒下肚,两名醉汉回程。我们把一滴滴泪水抛洒在弯弯曲曲的油路上,抛洒在深深浅浅的脚印里,抛洒在高高低低的歌声中。那时候,端午节这杆秤称量出来的,自然就是游子的乡愁。
毕业工作几年以后,我有幸调入县城,进了机关,衣食无忧,天天都似端午节。加之各类洋节蜂拥而至,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不知不觉中,对传统节日的感觉有所淡化。但毕竟身处淮畔小城,民风民俗尚算古朴,对端午节还是不敢忘怀。因此,端午那天,除了自家搞得热热闹闹外,总喜欢编写手机短信,用拇指轻轻一按,给亲朋好友送去节日祝福。而让我惴惴不安的,则是每年总有一些都市里的亲友,都回信息说自己忘记了这天过端午。每当看到这样的信息,我总觉得,端午节这杆秤,还着实称量出了传统的瘦身甚至遗落。所幸国家已有对策,从去年起,将端午节等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也许能够以此唤得传统的回归吧。
如今,又是夏天,又是五月,端午节这杆奇特的秤又将称量出什么?我虽说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万变不离其宗,这杆秤称量出来的,永远都是生活的重量、人生的甘苦和时代的发展变化。
作者:张烈鹏 祝本论坛全体坛友.端午节快乐! 端午吃了佐佐的粽子···{:3_64:} 好吃~~我还要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