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儿媳用孝道撼动人心
在简阳涌泉镇,提起袁秀兰,许多人都知道这个名字。“每天给她公公喂饭、喂药、擦洗、接屎尿、洗衣裤,胜似亲生女。”“百善孝为先嘛。”不善言辞的袁秀兰质朴的话语无不透露出善良的本性。
悉心照顾公公毫无怨言
2003年6月的一个晚上,一家人唠着家常,69岁的老父亲黄龙德突然摔倒在地,医生诊断为脑溢血。经全力抢救,保住了性命,但留下半身不遂、失语、大小便失禁的后遗症,永远地瘫痪在床。
一家四口,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袁秀兰原本幸福的家却因为老父亲不幸的摔倒而被改变。
虽有五个儿女,但都不在身边。照顾老父亲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儿媳袁秀兰的肩上,丈夫则主要负责在周边地方干点零活,以维持家里的经济来源。
给老父亲喂饭、喂药、端茶、倒水、擦洗、接屎尿、洗衣裤等事情成为袁秀兰每日必做的事。老父亲因为肠胃不好,常常腹泻,袁秀兰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给老父亲清洗弄脏的衣服、被褥,以确保老人身上、床上随时都保持干净。
最近两年,老父亲还时不时地会便秘。每当此时,她就只能用手一点一点地为老人抠出来……袁秀兰并没有觉得有厌烦和难为情。“只要他老人家过得好,再苦再累都没什么。”她的想法仅此而已。
刚开始,因公媳关系,闲言碎语总是不断,乡邻们常常开一些不好听的玩笑,袁秀兰一直默默承受着。袁秀兰数年如一日照顾老父亲,渐渐地,闲言碎语少了,佩服、感动的语言多了。“好儿媳!”“真难得!”“好样的!”“她是名副其实的好儿媳。”乡亲们不由得对她竖起大拇指。
夏天给老人擦洗身体解暑,冬天背着老人出来晒太阳。不健谈的袁秀兰还常给老人讲邻里琐事,缓解老人寂寞。从生病至今的七个年头里,由于她无微不至的照料,常年卧床的老人身上并没有出现肌肉萎缩、长褥疮的症状。
举债建房满足老人心愿
“我们岁数还不大,以后有的是机会过好日子,但现在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老人家。”已经53岁的袁秀兰只希望把最好的生活带给父亲。
为了让公公吃好、穿暖,减少病痛的折磨,袁秀兰努力改善父亲生活,想尽办法也要保证老人每天早晚一盒牛奶,一个鸡蛋。凡是村里人出去打工有多余的土地,他们夫妇都找来种,约十几亩土地的农活,袁秀兰每天辛勤地劳作,但她也从无怨气。
“这辈子要能够住上你们修的楼房,我死也闭眼了。”老父亲一次无意间表达的意思让袁秀兰铭记心头。
袁秀兰一家是经济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更何况,现在农村修一个像样的楼房至少也要十多万元,对于一个原本就不富裕又加上给父亲治病而欠下债务的家庭来说,要想修建新的楼房是相当艰难的。
2006年,看着卧床3年的老父亲,袁秀兰夫妇痛下决心,决定要实现老父亲的愿望。“我们还有时间,欠下债可以慢慢还,不管怎样都一定要满足老人家的心愿。”
他们一家东拼西凑,借了8万元钱。2007年,一楼一底的简易楼房终于在老人家的期望中拔地而起。“搬新家的时候,父亲没办法说话,但当时真的流眼泪了,我想他应该是高兴的吧。”丈夫也无比欣慰。
坦然从容续写孝道赞歌
“赡养老人是自己应尽的职责。”袁秀兰从没有觉得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是一种负担,相反,有些黑瘦而显衰老的她,虽然貌不惊人也并不健谈,但她却始终用自己默默的坚守续写着孝道之歌。
无论在老人的病床前,还是在自家的田地间,在漫长付出的艰辛之路上,她从没放弃,也从没退缩过。做一个为老人尽到百分之百孝道的好儿女,袁秀兰坚守着心中最朴实的信念。
整日劳累,辛勤付出,袁秀兰自己的气管炎也总是发作,但是她完全忽略了自己也是一个病人。“一次,给父亲送饭的时候,她的病发作了,难受得摔倒了,当时父亲还伤心地流泪了呢。”说着,丈夫忍不住心痛地看着瘦弱的袁秀兰。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儿媳。这位年近花甲的孝顺媳妇数年如一日默默地侍奉在公公病床前,用最朴实的行动真实地谱写着一曲撼动人心的孝道赞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