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凳镇种蘑菇卖得俏
4月初起,简阳市石板凳镇高丰村7组村民刘永良家的菇棚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一筒筒包好的菌棒,积蓄着全家人丰收的希冀。“今年种植了5万袋蘑菇,几十天后就可以上市,按每袋3块计算,这季可卖15万元钱。”在高丰村,这种规模种植的蘑菇农比比皆是。
“种植那么多蘑菇,好卖吗?”面对我们的疑问,刘永良笑了,“好卖!我们种蘑菇,有付大哥;卖蘑菇,有协会,蘑菇还没有种植下去就已有人来协会联系了。”
蘑菇生长周期短,销路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种植规模一年比一年扩大,单家独户自找销路也越来越难。“组织协会,找大市场”,村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
付旭忠,这个村村民心中的“种植大王”被大家推举出来。2005年春,“石板凳镇食用菌协会协会”应运而生。
村民推举出来的这个“领头人”是有来由的。从1983年起,付旭忠开始摸索种植蘑菇,掌握了一套蘑菇培养基的配置和卤种繁殖等技术,种出来的蘑菇菇叶肥大、口感极好,受到市场的青睐。
2001年,在镇村两委班子的大力支持下,付旭忠租赁当地村民土地,建造养菌室、接菌室、凉菌室、3栋高效节能温室,同时引进金针菇、鸡腿菇等种植品种,规模逐渐大起来。仅去年,他就种植了10万袋金针菇、5万袋木耳、5万袋鸡腿菇,销售收入达50多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前富帮后富。”付旭忠毫无保留的把种植经验和技术关键传授给种植户,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蘑菇种植中来。每年,他的种植场还季节性消化当地剩余劳力50多人。钟义红夫妇原外地打工,去年10月回家后找不到事做,是付旭忠的种植场帮助他们实现了再就业。“付大哥给我们850元一个月,每天还管我们一顿中饭呢。明年我也要加入协会,跟着付大哥好好干。”
种植规模不断壮大,销路也越来越好。协会组织村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高丰村的蘑菇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质量最好的一等品,通过空运,送到三亚、海口、深圳等地,二等品送往成都和简阳的二级批发商,三等品送往食品加工厂做盐渍。
协会成立4年来,种植户已发展到38户,遍布永宁、芦葭、清风、江源等乡镇,300余人从事蘑菇生产。去年,会员种植蘑菇400万袋,产值达1200多万,实现纯利润400多万,每个劳动力年收入高达1.5万元。
问起今后的打算,付旭忠显得很自信。他说,“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销售和管理等方面已步入正轨。我坚信,在政府的扶持下,更多的村民会和我一样,通过种植蘑菇走上致富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