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ik 发表于 2016-2-28 16:47:07

全家简阳石桥古镇一日游

昨天我们一家去了简阳石桥古镇,石桥古镇快要消失了再加上一家人也很少去旅游,所以这些照片已经很罕见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拍写真集耍帅,不要忘了我妈妈哈,他也是位摄影师,我爸爸本觉无聊,但去了一下就玩安逸了,难得一家人出去逛分享几张图片顶,最后不想太多流水账高新



自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简阳的商业中心和政治中心不在简城镇,而是在石桥镇。

      石桥镇位于简阳市城北约四公里处,踞古东大路要冲,素称全川四大名镇之一。由于石桥场镇周边历来盛产茉莉花,故又被誉为“花镇”。
      石桥镇古称石桥井。相传在宋朝以前石桥只是一个供来往客商行人歇足的幺店子。后来在幺店子旁边修了一座小石拱桥,过往行人也在此休息,故得名石桥。又据《重修简州志》(咸丰葵丑年刻印)记载:石桥名称来源于“州北七里一名双凤桥,一名回龙桥”(双凤桥即现在石桥镇的上回龙桥,回龙桥即现在的下回龙桥)。清朝时期将石桥改为石桥井。其缘由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大街所在的回龙桥南约十米处有石井一口,故称石桥井”;其二是《重修简州志》记载:“石桥井:州北七里产盐,州判分驻于此,雁江绕其左,舟楫往来,系引盐批验要地。”民国十九年(1930年),石桥井改为石桥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为石桥镇。
      石桥镇之所以自清朝末年到建国初期一直是简阳全境的商业中心和政治中心,是自有其自然和历史的渊源的。因流经此处的沱江水势平静,岸高水深,船只易于停泊,石桥镇成为一个天然良港;又由于地处东大路要冲,大批货物经此中转,石桥镇成为沟通川西、川南、川北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运输的便利,造进了石桥工商业的繁荣。解放前,石桥镇的私营工商业户多达千家,其中除米、糖、烟、酒、盐、油、棉、山货等八大商外,另有七十一个行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金融业应运而生,相继来石桥开业的银行钱庄有十二家。当时,商贾云集,船桅林立,人众熙攘,热闹异常,一度有“小汉口”之称。
      由于历史悠久,商业发达,所以文物古迹众多。其中有明末清初自福建、广东、陕西、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各省来石桥经商者所修建的规模宏大的会馆六所;有建筑雄伟、结构坚固、雕梁画栋的寺庙十二座;有古人修仙炼道纵横宽阔的石洞和士绅名人修建的亭阁;还有名人题字、精工雕刻的石刻及古色古香、刻有各种图案花纹的大小牌坊。如今保存较完整的陕西街、中山街、江西街、石桥井、上、下栅子门等遗存,依然可以让人领略到当年石桥那南腔北调、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
      现在,历经沧桑的石桥古镇旧貌换新颜,有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镇而过,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已成为简阳市粮油加工贸易区;加之镇区三面环山,宝峰山、太公嘴等山丘拔地而起,林木葱茏,雄峙逶迤,沱江碧绿清澈,源远流长,山光水色,相互辉映,自然风光旖旎;镇内众多文物古迹如老街、老院、老桥、老庙等保留基本完整,仿佛欲向来往的人们述说岁月的沧桑。尤其是那具有传统风味的“石桥面”等名优食品和那特色独具的民间表演艺术“九莲灯”,颇为人们称道。不仅如此,该镇还是革命烈士胡其恩和著名现代女作家罗淑的故里。
      在石桥古镇,有著名的门、洞、井三处景观,堪称简阳一绝:
      一是下栅子城门。下栅子城门位于石桥镇半边街,濒临沱江,相传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其原有城门四座,南城门俗称下栅子城门。据《简阳县志》记载:其“历经战乱,城墙和城楼大部被坼毁,仅余下栅子城门尚存”。下栅子城墙用条石砌成,残长13、75米,高4、1米。城墙坼除仅存石雕栏柱四根,已风化。城门为石砌拱顶,高3、25米,宽2、15米,厚1、8米。城门两侧刻有楹联,字迹已无法辨认。拱顶上有“石桥镇”三字尚能辨认。该城门为古石桥镇南城门,是简阳境内迄今唯一尚存的古城门。
      二是五隍洞。此洞位于石简公路右侧沱江边旧盐井斜对处的半山腰上,与简阳糖厂隔河相望。洞深三丈余,高一丈多,宽三丈。洞内有五隍神像。传说古时五隍大帝在山上修炼,从半山腰打洞直达东海,常与龙王讲经参禅,苦修百年,终于成佛。人们崇敬他潜心修道、矢志不渝、多年打洞、终达龙宫的顽强精神,在洞周围修建了一座雄伟壮观的庙宇,取名“五隍洞”。此洞冬暖夏凉。奇特的是其侧面有石刻“龙蟠凤翥”四字,从右到左共长一丈二尺,每个字的面积约为九平方尺。相传,明代著名道士张三丰成仙后,路过此地,见景生情,一时灵机触动,顺手将身边的蓑草扯了一束,以它作笔,在山崖上振臂疾书,一气呵成这四个大字。写毕,他就飘然而去。此后,虽饱经风雨,但每个字仍未变态,如镌刻在山石上一样。远望,则骨势峻迈,突兀傲立;近看,则形体舒展,纵横奔放。有识之士认为此四字笔力雄健,姿态俊逸,出自名家之妙笔、高手之精刻。

       三是火井。石桥镇外约二里的杨柳沟内的火井湾有一口火井,能喷出天然气。《简阳县志》(民国十六年坎刻)记载:“(县北)七里,火井湾能出火,以煮盐。”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盐灶户段渊如雇佣工人在火井湾打掘出一口名叫下新井的盐井。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有七十多丈。在快要打成这口盐井时井中冲出刺鼻的气味,工人们用火照看而引燃,顿时绿焰缭绕升腾。于是当地人称之为“火井”。段渊如利用这口井喷出的天然气煮盐,每月可产盐二万一千斤。从此,这口火井被涂上神秘色彩。其中有一传说:从前,段家有一子弟,在自流井娶一麻脸姑娘回到石桥镇附近的杨柳沟。姑娘勤俭持家,不几年就家资颇富。有一天,她挖掘盐井,取水煮盐,偶然发现天然气井。这消息传开后,大家认为此女子有福气,是她把自流井的煤气带来的。这种传说,当然不足为信。火井古已有之,清代无名氏就曾有《石桥井观盐》诗:“一带寒山起暮烟,盐灶家灶傍晴天。凿开混沌熬三峡,倒泻洪涛瀹九川。看取调和资鼎鼐,不妨汲引出渊源。几经锻炼成佳品,选物供炉讵偶然。”

kuik 发表于 2016-7-16 16:31:38

o(* ̄▽ ̄*)o

无名号 发表于 2016-7-22 09:52:38

这些估计很快就没了,没保护意识

环城农场 发表于 2016-7-26 00:07:08

古建筑毁损得差不多了,传说的四川省四大古镇之一,可百度一下新版的四川十大古镇,都找不到石桥古镇

kuik 发表于 2016-8-1 15:32:39

环城农场 发表于 2016-7-26 00:07
古建筑毁损得差不多了,传说的四川省四大古镇之一,可百度一下新版的四川十大古镇,都找不到石桥古镇

可是马上现实生活中也要消失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家简阳石桥古镇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