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生态 百姓更舒心
——简阳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纪实1月28日,简阳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各项工作达到相关要求,被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卫生城市”。这是简阳人万众一心攻坚争得的荣誉。
势在必夺: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
1月30日下午,东城新区“江水湾”绿化带枝繁叶茂,简阳“外滩”游人如织。置身新区大道,看不够周遭美景,68岁的李正国老人感叹,“变化太大了!太舒心了。”
曾经的简阳,却是这样一番景象:交通拥挤、人流繁杂、业态凌乱……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GDP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直冲“川中丘陵第一县”。发展的关键时刻,简阳的决策者头脑清醒:宜居、宜业,让GDP与幸福感一同上扬,才能使城市拥有最强竞争力,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既要打造“创业天堂”,更要建设“生态家园”。2008年3月28日,简阳市发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动员令,在上一年成功创建“市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打响一场要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人和的创卫“攻坚战”。
全市上下层层发动,签订创卫目标责任书,由各级“一把手”牵头,分片包干78个责任区。市级部门组成的11个创卫综合整治组,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各机关单位落实三分之一的干部力量,投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大批志愿者、义务监督员、义务劝导员走上街头,参加义务劳动市民约25万人次。创卫活动开展以来,干部参加义务劳动达5.4万人次,开展大规模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40余次,清运垃圾约6万余吨,清除牛皮癣3.9万处。
对查出的问题,该市追究问责,严加整改,跟进督查。一面是惩,纳入矩阵式管理和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一面是奖,设置创卫基金540万元,对工作推进迅速、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鼓励。
锁定民生:
办成所盼之事,提升幸福指数
“现在这里漂亮多了,特地带女儿来看一看。”进城务工多年的张志强,带着女儿来到自己工作过的沱三桥头休闲广场游玩。
这个被市民谑为“鸭棚子”的地方,曾经因防洪堤上餐饮门面的污水直排河里而污浊不堪。去年6月,张志强参与了撤除建筑、兴建广场的全过程。
把“民生”作为创卫工作的“风向标”,以创促建、重在建设、惠及百姓,简阳不遗余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打造“一江两岸”山水园林城市,仅去年就上马23个重大城建项目,投入资金18.5亿元。9000万元的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1.3亿元的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1800万元的 “82道口平改立”工程,4000万元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等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
不“撒胡椒面”,简阳重点锁定百姓期盼的领域,一大批多年不能解决的顽症得以根治。
对城区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牛皮癣”进行彻底整治,一系列“组合拳”,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投入500余万元资金彻底规范城南、城北、安象街市场,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整治38条背街,新改建公厕47座,安装果皮箱1400个……
对“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该市投入巨资,新建和改造污水排放设施6处,垃圾点200余处,硬化、彩化道路2万平方米,绿化5000平方米,污水横流、脏乱无序的现象不见了。
利在长远:
烫金的名片,永不竣工的工程
2月2日,金水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江长安同往日一样,戴上印着“简阳创卫”标识的袖套,到辖区巡查。他说:“创卫成果来之不易,我们的工作力度不能减。”
按照市“创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各社区“二级环卫”工作力度不减反增,保洁时间达19个小时。金水街社区还增加协管员,实行轮流值班,即使是双休日也确保人员到位。
“省级卫生城市”,一张烫金的名片,对一个城市的品牌价值不可低估。而注重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环境,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则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为此,简阳市制定《关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起街道与市级机关、部门互相监督的责任机制和评估机制,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各街道社区建立创卫巡查机制,主动查找问题。同时,长期设立热线电话和曝光台,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