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村甩脱“穷帽子”
年初,全市实施了扶贫村“扶贫解困”攻坚战,彻底改变扶贫村穷困落后局面。年终将近,扶贫村发展近况如何?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市级扶贫村之一的简阳市五指乡五指村,在市级领导和部门的帮扶下,通过狠抓基建核心,调整产业布局,帮扶弱势村民等举措,昔日穷村子如今已是生机焕发,蓬勃兴旺。
抓基建做好“民情工程”
彻底消除脱贫“硬梗阻”
五指村位于龙泉山脉,山高地贫,坡陡路烂,吃水靠天,出门靠脚,是有名的贫困村。“山河依旧,面貌未变。”提起几十年来村子现状,五指村3组村民朱学南感叹道。
贫困村“贫”在何处?“难”在何处?年初一上任,市级帮扶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派干部周戈伟就与五指乡党委一班人走村入户,苦苦思索求解:“病根就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畅是该村发展的最大制约‘瓶颈’。”该乡确立了五指村扶贫建设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以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安居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民情工程”扶贫项目,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这一“诊断”切合了村民心声。“20年前,村民们就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盼修路,但一直是竹篮打水场场空。路修好了,山里的粮食、水果才运得出去啊。”朱学南认为,修路是当前各地农民最期盼的事情。截止目前,该村新修建通村道路4.5公里,新修蓄水池16口。“路修好了,这是几辈子都享福受益的好事啊,老百姓非常支持。”村支部书记朱兴仁说,6个村民小组都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村民出行难被彻底解决。
调产业造经济“发动机”
打造“花果山自驾游”
11月20日,五指村10余位村民与乡上领导干部一起冒着刺骨寒风,忙碌在山核桃栽植地里。“这些核桃苗子我们不出钱,全由业主提供。三年就挂果了,第一年每棵树交业主一斤干果,日后所有核桃树收入就归我们农民自己了。”
“路修好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劲头空前高涨,顾虑少了很多。”乡党委书记李忠义告诉记者,五指村毗邻“两湖一山”省级精品旅游线路,紧邻张家岩水库和龙泉山,资源、地缘优势明显。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五指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发展“花果山自驾游”为载体,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的路子,因地制宜,帮助农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经济产业。目前,该村已新栽植果苗22250株,其中晚白桃250亩,核桃600亩。
同时,乡上还把农民素质技能培训纳入扶贫开发规划,通过采取专家能手现场讲学等灵活、适用的培训方式,使之成为扶贫新村脱贫致富、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年下半年,共开展贫困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人次。“有了果林产业这个长效而稳定的经济‘发动机’,农民收入有了保障,可有效避免农民脱贫又返贫的现象发生。”周戈伟表示,产业结构调整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关键着力点。
输血帮扶解贫困
构建和谐保障网
一见到记者,五指村6组贫困老党员付锡荣和老伴唐素清就掏出了心窝子话:“都是党的政策好,要不是政府帮扶,我们恐怕只有老死在这个烂房子里,哪能奢望修起砖瓦房。”
75岁的付锡荣早年患有脑溢血后就一直药不离口,73岁的唐素清也是心肌缺血吃药不断,家里唯一经济来源就是在成都当收荒匠的儿子。但儿子还要负担孙女在成都上学的费用。老两口几十年来一直住在三间破旧泥土瓦房里。
五指村被确定为市级扶贫村后,付锡荣的命运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在政府资助下,付锡荣很快修建起了一栋砖瓦房。在五指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帮扶部门始终坚持“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积极帮扶村上弱势群体。对已失去“造血”功能的贫困村民,进行“输血”式扶贫,确保每位村民共享发展成果,构建起一道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民生保障网,促进了五指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