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治污:把难点变成亮点
近段时间,省内各市州到距眉山市丹棱县城北6公里的龙鹄村参观的人特别多。他们将脚步停留在村里的垃圾倾倒池、减量池旁,遇到村民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说,来这里的目的是学习丹棱发动村民自治管理、联户建垃圾池、村民公开竞标承包垃圾收运管理等好做法。另一种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德阳市罗江县探索的“向下延伸到户建立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机制”也是全省各地学习的榜样。自今年初罗江现场会后,一场你追我赶、积极创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的竞赛,在全省展开。
探索:
构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必须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面源污染。”
“要深入研究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的途径和办法,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就搞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转机制建设,既是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难点,也是构建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的亮点。
早在2008年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初期,成都就开始尝试建立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长效机制。成都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与灾后恢复重建和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结合起来,市财政每年给予补贴,在14个郊区市县的46个重点镇试点“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置”模式,并逐步推广采用袋装处理方式进行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级财政拨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以奖代补资金2.4亿元、处置场(厂)建设以奖代补资金0.8亿元。
在成都模式的基础上,罗江县因地制宜探索出“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办法。通过这种办法,80%的农村垃圾可用作生态堆肥,每年可减少垃圾处理量1000万吨。今年1月7日,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现场会上,“罗江经验”获全省推广。
推进:
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形成
从“罗江经验”开始,我省全面展开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各地、各部门构建机制、积极创新,镇乡面貌发生明显改观:
南充市仪陇县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的167个村庄,实行联户填埋处理;绵阳市安县根据平坝、丘陵、山区等地域,采取不同清运方式;广安市邻水县供销社牵头,依托废旧回收公司,在每个乡镇设置废旧回收网点;自贡市自流井区出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办法》,建立健全“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区处理”五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管理体系;攀枝花市实施乡村环卫“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1支专业保洁队、配1辆以上生活垃圾清运车、建1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修1座以上公厕、每个村民集中居住区至少建1座垃圾收集房……
在2010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县城、镇乡、村庄)”考核评比中,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成为重要考核内容。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没有建成的,在考评中被“一票否决”。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32489个村庄建起垃圾分类收集点,占村庄总数的68%;建立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的乡镇3058个、村庄23722个,分别占全省乡镇、村庄总数的69%、50.4%,全省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初步形成。
拓展:
处理机制覆盖全省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链条。如何制定分类标准?怎样解决人员配备和资金筹措问题?“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怎样推进?
丹棱县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取公开竞标形式,确定垃圾收集和常态保洁承包人,并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协议,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承包所需费用。丹棱县全域推行“因地制宜、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方式,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走出了一条丘陵地区经济欠发达县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广元市依据丘陵、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推行不同类型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运作方式,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全域覆盖;罗江县围绕完善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建立一套设施体系、建设一支工作队伍、坚持一条群众路线、强化一把监督尺子”,丰富拓展了“罗江经验”……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到2011年底,全省农村将按规划完成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和环卫设备配置,配齐村级保洁人员、足额到位必须的工作经费,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率先推开、连片推进、拓展延伸,通过由简入繁、先易后难的发展路径,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走上全域覆盖之路。
看帖回帖,做个好市民
淘宝网店专业刷信誉平台 淘宝网店托管
页:
[1]